152萬:賞“紫砂七賢”的絕代風華
昨天落幕的江蘇觀宇2019秋季拍賣會上,一套“紫砂七賢”作品組合甫一出場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。這是由顧景舟、蔣蓉、朱可心、王寅春、吳云根、裴石民、任淦庭七位紫砂老藝人的作品組成的,最后以152萬元的價格落槌。
顧景舟《朱泥小合歡壺》
蔣蓉《佛手壺》
朱可心《云龍壺》
王寅春《梅花周盤壺》
吳云根《仿鼓壺》
裴石民《德泰壺》
任淦庭《花鳥賞瓶》
對紫砂收藏及愛好者來說,無論是好古器還是追崇現代名家壺,終究都繞不過“紫砂七賢”。這七位紫砂老藝人經歷了紫砂的晚清、民國時期、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時期、改革開放時期,是紫砂近現代史的推動者與見證者。他們是紫砂發展史上承上啟下的一代,在整個紫砂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。
這次拍賣會推出“紫砂七賢”作品組合,主辦方也是考慮到七老的作品被紫砂收藏者廣泛認可,只因已故,客觀存在著真偽問題。隨著大眾鑒賞能力的不斷提升,他們的經典作品定會逐漸綻放光芒,成為永恒的經典。
顧景舟《朱泥小合歡壺》
合歡壺由上下兩部分對合而成,取合而得歡之意。此壺對合之處過渡成近似圓弧線,使壺身圓潤端莊。線面屈曲和諧,剛柔相濟。壺嘴略向上揚,與耳把呼應以顯精神之感,配以珠鈕,倍感精致。坯體精選老朱紅泥所制,色澤朱紅,似細綢緞般光潤,秀麗可愛。這是顧氏五十年代后期的作品,顧景舟當時制作朱泥小壺較多,底款多數落“荊溪惠孟臣制”、“墨緣齋意堂制”等六字長方印,把端有“景記”二字楷書橢圓印。落款則為“瘦萍”或“顧景洲”。值得注意的是“墨緣齋意堂制”印款并非為顧氏專用壺號,唯把端有“景記”小章者,方為顧氏真跡。鈐?。骸镜卓睢磕夶S意堂制 【把款】景記
蔣蓉《佛手壺》
佛手在舊時象征多子多福,深受人們喜愛,是清末典型樣式。蔣蓉大師這把《佛手》布局合理,造型新穎;以整個佛手為壺身,以枝干做壺把,葉片為壺蓋,蓋上以小佛手為的子,壺把一側伸出的嫩葉與壺蓋相應成趣;這種不規則的壺型打破了傳統壺型的局限,取材自然,造型兼具意象及形象。
朱可心《云龍壺》
云龍壺基于魚化龍壺造型,由嵌蓋化為壓蓋,龍尾把改為飛把,原有旋轉云水紋變為云彩紋,注以壺藝新的境界。壺呈紫紅色,壺身浮雕流動的彩云,塑作兩條巨龍在云層間翻騰,神態矯健,變幻無窮,其中有一龍鉆出了壺蓋,龍頭能伸能縮,猶如穿行在云海之中。從云端下垂的龍尾構成了完整的壺把。此壺以打身筒法制作,捏塑浮雕,布局勻衡,是氣韻貫通、形象生動的成功之作,既有新意,又實用美觀。
王寅春《梅花周盤壺》
梅花周盤是王寅春的代表作,以梅花為形作周盤式,全身六條筋線將壺等分,自肩部起驟然 向壺口收攏,壺蓋亦作梅花瓣狀與壺身貫通一氣。圓扁蓋鈕亦如壺身一般被六條筋 線貫穿,形制上形成統一,俯視之下猶如四朵大小重迭在一起的梅花,極具視覺效 果。線條挺括清晰,口蓋準縫嚴密,既繼承傳統又能突破傳統的束縛,帶有王氏強烈的個性,料是最難成型的朱泥壺,型是技法要求最高的筋囊器,每個部分利落干凈,無可挑剔,均顯示出相當高的技藝,幾乎無人能出其右。
吳云根《仿鼓壺》
仿古壺又名仿鼓壺,作品壺頸渾圓、敦實,與下壓的壺肩形成緩沖;壺體較大,位置矮、扁、沉。壺口沿寬大,平蓋扁而滿,壺鈕扁圓。整器渾厚自然,端莊典雅,頗有氣勢。
裴石民《德泰壺》
此壺段泥摶制,扁圓形身筒,飽滿敦厚。壺腹中央向上漸收小于壺口,向下漸擴大成壺底,并有凸起的裝飾線,成壺足。耳形壺把,二彎流,出水暢快。微微隆起的壺蓋深嵌于壺口之內,橋形壺鈕,飽滿橫直。通體觀之,沉穩中富有靜氣,大氣古雅,令人心安泰和。鈐?。骸镜卓睢颗崾?,【蓋款】石民
任淦庭《花鳥賞瓶》
任淦庭的紫砂陶刻以傳統風格為主,題材廣泛、形式多樣,畫以山水、花鳥、人物、博古圖案為主,尤以梅、蘭、竹、菊為勝。書有正、草、棣、篆、鐘鼎、甲骨文等種書體。鐫刻時以多變的刀法表達陶刻線條的趣味和美感,將書法、詩詞、畫意裝飾,簡約于紫砂陶上,使紫砂藝術相映成趣。奇絕處是左右手都能雕刻,隨手刻去皆自成章法,畫出相同而對稱的花鳥、山水圖案。